Wednesday, March 31, 2021

2021-03-29 時事觀察 余非:觀察新疆棉花戰──「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以及掌握分寸。






余非 美國《星島中文電台》「時事觀察」節目。

美國時間:2021年3月29日

觀察新疆棉花戰──「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以及掌握分寸。

    今天談新疆棉花,會不會遲了點呢?是的,基本材料已很多人讀過、聽過。可是也更好,讓我可以集中談觀察和分析。時間關係,直入正題。

    先簡介總體情況。

    首先,BCI 「良好棉花發展協會」針對新疆的調查2020 年已經開始,並且在今年初,2021 年 1 月出了報告,認定新疆存在「強制勞動」現象。據中外傳媒報導,H&M、Nike、Adidas等等,多個品牌早在去年、2020年3 月已發聲明,用的字眼或彼此不同,總方向是「拒用新疆棉」。從這些公司的角度,事情是一年後的2021年3月才被翻舊賬、惹怒了中國民眾。事態發展至3月25日前後,已有不少於47名藝人與相關品牌解除代言人合約,理由是「堅決反對任何污名化中國的言論與行為」。而民間也發起罷買的呼籲。

    何以是2020年已點火的新疆棉花問題,到現在才反制呢?

    我用第一點觀察來回答。棉花問題是反華力量打出的、新疆組合拳的其中一拳。幾年前已一直燃燒所謂「再教育營」,棉花是加碼。中國何以在新疆議題上出重手回應呢?因為美歐大國不收手,而且搞事的力度愈來愈大。歐盟於3月22日發聲明,就新疆人權問題制裁中國。這是1989年、即三十年來的首次。主要是西藏問題已穿了,真相鐵證如山,如果還要從種族問題興風作浪,新疆是反華力量的另一個火頭。在找到新火頭之下,他們的出招是組合拳,不要以為是單項行為。將中國的職業技能教育培訓中心說成是「再教育營」之外,用BCI(良好棉花發展協會)打新疆棉花是第二撃。而由現時的成績看來,中國以棉花之戰進行反撃是個很好的切入點。反華力量不會放過在新疆點火的,於是現在用的是毛主席抗美援朝的戰略: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而棉花戰是相對比較有把握的一場仗(稍後講解)。

    說美歐英等國不收手,也反映在拜登就任65天才召開的記者會上。總之面對歐盟、英國、加拿大等國對中方人員及實體的制裁,中國選擇在新近的棉花戰這個時間點上出重手回應。你制裁我,我反制裁你。

    第二點觀察,是我剛才說棉花戰是個很好的切入點,那我如何看待它的得失呢?

    BCI「良好棉花發展協會」,只有十多年歷史,總部設在瑞士。簡言之,BCI表面上是非牟利國際性組織,但收會員費,同時每一次發出認證都要收費。請注意,BCI監督的是棉花生產過程中對環境及勞工的影響,即針對的是過程環不環保,關注棉花生產的周邊情況、可持續生產的問題,不是對棉花本身的質量鑑定。而這樣的機制加入的不只棉農,連成衣品牌(不種棉花的)也加入,是因為BCI成功把餅做大了。據報至2017年,不包括各式成衣品牌,BCI已可向全球130萬個棉農發檢查證。因為會員人數夠多,以成衣品牌為例,如果人人都用、只差你沒有,就在市場競爭上吃虧。畢竟,在新疆棉大戰之前,不是太多人深究BCI的實力。成衣品牌用了,對不知情的買家而言,以為是品質保證。而事實上,剛才已點出BCI管的是周邊生產情況,不是棉花的質量。舉例,有BCI認證的棉花如製成布匹,布匹到達成衣商手上,如果成衣生產商在染料使用上不規範,有BCI標誌也沒用。現在事件鬧大了,有求知習慣的人一查之下才知悉,原來BCI只是個可持續發展的認證,與你穿在身上的安全系數關係不太大。BCI要靠足夠多的人去用,做出「人有我有」的勢,才會成為一個強勢的機制。現在因為有中國民眾罷買,令部份拒絕新疆棉的品牌不但收回抵制,有些更乾脆退出BCI。且注意,不需要全部,只要有幾個國際知名品牌退出BCI,BCI就破功。因為他失去了「人有我有」的這個勢。

    BCI的認證本身不包含高技術和高難度,市場操作味濃。中國就用市場去打品牌,再由品牌退出BCI來打撃BCI。因此,按現時觀察,棉花戰先不用過早論輸贏,可是,很明顯中國於當前佔上風。挑起事端的BCI有點損兵折將的味道。

    第三點是棉花戰中國得分的進階分析。已經有很多評論報導述及,中國在2000年前後透過苗木覆蓋、地膜覆蓋的方式令棉花增產。不久後,中國取代美國,成為全球八十個產棉國家之中最大的棉花生產國。斗音有不少視頻提及,從2004年開始,鄭州商品交易所推出棉花期貨交易;2011年湖北天門市場建成全國最大的棉花交易市場及國際化的大型現貨超市。2016年落成了國際棉花交易中心。這些大家都略知就不重覆了。

    我想在這基礎上指出,中國除了生產棉花,還消費棉花,並以棉花發展紡織業,也生產成衣,例如李寧牌運動服就標明用新疆棉花。由棉花到成衣,中國有完整的產業鏈;即是上下游也全包了,是一條龍式的產業鏈。且注意,因此,打擊新疆棉花如果成功,是打撃中國一整個紡織業。棉花戰因而不只是個很好的切入點,而且必須出手。此外,中國在棉花戰得分的深層意義是甚麼呢?你制裁我、我反制裁你是官方層面的對決,而由中國人民罷買去回應抵制新疆棉的成衣品牌,是民眾去回應。這些中國民眾的另一個身份是消費者,打的是作惡品牌的消費市場。如果說中國奉行「具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即是在計劃經濟、國企之下,仍然存在空間很大的自由市場;這一部份的市場空間,行的是西方的市場經濟。此次的棉花戰,是用自由的消費市場去打新疆棉花戰。不是官方打,是民間打,而且用你西方人都熟悉的消費市場力量去打,用西方的消費市場概念去爭取話語權。用消費市場的力量去阻止、去打撃謊言橫行。也許,用西方也熟悉的方法去讓他們受教訓,他們才更明白中國的力量及想法。上述,就是棉花戰的深層意義。不只的,中國政府還順手證明了他在執政上的認受性,因為民眾都支持國家反撃。這招簡直是一石多鳥,連消帶打。而李寧、安踏等民族品牌,也迎來了一個機遇。

    第四點分析乘上一點而來。相當有趣,忽然發現,中國進入了政、經未必分開的做法。曾幾何時,中國奉行先經濟、後政治的發展方向。而棉花戰的意義反映──當然,未必次次都如此──總之,就棉花戰而言,中國用上了經濟與政治結合的打法。即是如果遇到(產業鏈)上下游都可以自己全包了的情況,中國可以用經濟與政治結合的打法。而上下游自己全包了的領域,尤其工業、實業領域,已愈來愈多。在這些領域內,用華春瑩的講法,老百姓不會再接受「一邊賺中國錢,一邊砸中國的碗」。真的有點時移勢逆的感覺,即使只是個開頭。在中美關係上,想將經濟與政治分開的,將會是美國。

    節目結束前做總結(此次總結比較長):最近做國情節目我會有些擔心,害怕大家將我的點讚、帶讚賞的分析讀扁了。我一直苦口婆心提大家,我會為中國點讚(實事求是),但是我們要經常警醒,不要淺薄化為簡單唱紅。我相信長期聽我節目的聽眾應該不會,我們或者可以幫助沒聽我節目的其他人。

    當前中國面對的,是個很多邊、很立體、很動態的局面,一切不是二元對立,拉兩極就解決。打大仗,要很清醒、很靈活。分寸尤其要把握得恰到好處。我完全明白當前的打法要借助民間的人氣,例如罷買得由消費市場去出拳,靠的是消費者、中國民眾。於是民間氣氛不可以太冷。這是完全明白的。可是,民間如何不至於過熱,甚至壊大事,就要懂得掌握分寸。

    說一個實例。那些抵制新疆棉的外國品牌,中國人罷買、反制,是出手清晰精準,沒傷及無辜,而且有理有節。我也支持而且會身體力行。另一種民間回應就不是那麼高手了──見仁見智。相信大家也見過印有各式金句的紅色T恤。那些印有金句的T恤或手袋是戶外用的,受眾是街上或網上見到的任何人。這種針對性太泛泛了,當中的還擊或會變成挑釁。我不完全否定對西方污衊中國要作出一些情感表達,很正常;可是,當中要注意分寸,不宜把事件搞到很不得體。本集的分析,同時適用於香港,因為香港近來也很熱。

    因此,大家有沒有留意華春瑩近日在尖銳與堅定之中,笑容大幅增加了!那怕是笑著反嘲、笑著不屑,以及笑著回嗆你。總之,是笑著強硬。這效果可能更有殺傷力。

    華春瑩的笑,令我讀到一份游刃有餘。笑多了,不等於戰意少了。一如我上星期所說,只有沒信心的人才需要製造聲氣,吹哨夜行,甚至誇張炫耀。如果胸有成竹,不必如此。